前兩天參拜Google大神的時候,發現上面的圖樣是多彩繽紛的俄羅斯方塊。原來是在紀念發明『俄羅斯方塊』這個遊戲的25週年紀念。這真是個令人百玩不厭的遊戲,希望也相信它會永遠流傳下去。

不過,看到Google 出現這麼繽紛快樂的色彩的同時,腦袋裡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又想起了去年Google Earth引發的爭議。他們那時候新增加了一份日本的古代地圖,而且在毫無附加任何說明或是歷史含意解釋的情況下,就在上面公開標示出了日本古時候所謂的『賤民』,也就是『部落民』,所居住的『穢多村』所在地。因為這樣會讓人可以用電腦滑鼠輕輕一點,就清楚地看出現在住在日本哪些區域的人,可能是古代賤民的後代,所以引起日本人權團體的批評。

印象中日本法務省當時甚至還蒐集相關資訊,打算和Google槓上。後來,因為Google把地圖撤掉了的關係,我就沒有再繼續關注這件事情的發展,所以並不清楚這幾個月來,Google把日本『部落民』這個大家避而不談、但卻心照不宣的臭水溝蓋給掀起來之後,是否在日本社會有持續造成漣漪。所以,很歡迎知道後續相關資訊的朋友們能夠留言告知。先跟大家謝謝囉!

其實,台灣社會有很多人以為「不可接觸的賤民」只存在於印度的種姓社會制度之中,並不會想到說,在如此現代化的日本居然也有這樣一群「被迫」永遠世襲著低賤身分的部落民。

日本當初為什麼會有賤民呢?有一說是認為這是3400年前左右,江戶時期的產物。那個時候德川家康他們這些幕府將軍為了保有武士的權位和統治的方便性,所以就實施了封建制度、禁止不同階級之間的流動、和轉換職業的自由。那時候地位最高的是保護家園的武士、第二高的是餵飽大家肚子的農民、再來是動手生產的各種工匠、最下等的是不從事任何生產的商人。有點類似中國古代的『士農工商』。但是在這四等之外,還有另外一類叫做『穢多非人』。

當初這些『穢多非人』的地位幾乎等同於奴隸,從事的是和死亡或是和血相關的工作,像是皮革業、屠宰業、殯葬業或是劊子手,甚至也包含了罪犯、乞丐和痲瘋病患。他們是被迫和一般士農工商隔離、居住在一個一個的部落,而且工作和身份也是世襲的,所以,日本人才會稱他們為『部落民』。

這種階級觀念一直到明治維新時才被打破,但是並沒有真的絕跡,而是有點轉地下化了。即使是已經進入21世紀了,有些日本父母基於『血統』的考量,還是很忌諱自己的孩子嫁娶部落民的後代。

可是事實上,日本現在12700多萬人口中,據估計其實還有大約300萬的「部落民」後裔,大部分都在日本西部的關西地區,這種歷史文化比較悠久的地區。而且,因為社會隱性歧視的關係,這300萬名部落民之中,真正敢表明自己身份的大約只有20多萬人。而且日本人雖然台面上不講,但是民間在私底下卻流傳著一份『部落地名總鑑』。這本在1975年底曝光的書,上面記載著全日本部落民的姓名與住址,在很多私人和大企業之間流傳,目的是為了排除部落民的求職或是通婚。

 

而且,因為大量印刷卻又不能公開販售的關係,所以黑市的售價落差很大。聽說有本事的人5千元日幣就買到了,但是也有人花了將近5萬日圓才買到。好幾年前好像還有家神戶的公司,因為雇用私人偵探調查雇員的出身是否部落民,並製成名冊備用,結果被媒體抖了出來,成了件大醜聞呢!

 

唉!『歧視』這種東西,到底要到什麼時候才會從人類的骨子裡完全地進化消失呢?

 

希望日本這些『部落解放運動』的團體們繼續加油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andhop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